增加锐度

增加锐度

Q我一直很困扰拍出来的微距照片不够锐利。
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呢?
Sue CookAAndrew的回答:
Sue你好,许多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
毫无疑问微距摄影要拍得出彩很不容易,
要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我猜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两种因素的结合,
微距镜头的景深确实非常浅,
再加上拍摄对象或相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移动,
由于景深太浅导致虚焦。
我拍摄微距照片时,
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尽可能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
你可能会认为这样以来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但其实仍然需要非常小心地避免相机发生移动,
即便拍摄对象是静止的。
如果将相机切换到实时取景模式,
就会发现就算将相机固定好,
而你依然使用快门按钮控制相机拍摄的话也会产生非常明显的震动。
解决方案就是用快门线或无线遥控快门,
并在对相机进行任何调整之后都等待10秒钟再释放快门,
让相机停止震动。
我会在实时取景模式下观察画面,
等一切都完全静止之后才会释放相机的快门进行拍摄
如果需要使用很慢的快门速度,
就要注意拍摄对象的移动,
特别是在户外拍摄。
哪怕是极轻微的一阵风也会让枝干上的花朵或昆虫来回摆个不停。
我曾经用背包、外衣甚至我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挡住吹来的微风。
把你的拍摄方法从头捋一遍:
限制自己用三脚架拍摄一段时间,
选择静止的拍摄对象,
我很喜欢这张蜗牛的照片。
用实时取景模式,
确保在完成手动对焦后等待屏幕中显示的画面100%静止。
对于微距镜头,
即便用f/8的光圈进行拍摄,
景深依然非常浅,
所以不能指望出现在画面的一切都能清晰锐利。

作品欣赏-视觉盛宴

作品欣赏-视觉盛宴

像Michelle-ー样,
Rebecca也在挑战中拍摄了树冠和树林的土地。
“第一张照片就是冲着天空,
直接向上看那些树来拍摄的。”
她说,“我用了一个f/3.2的大孔径镜头,
来增加一点景深。
我布置了下树叶,
让它们大部分都能在景深之这样就可以让它们模糊掉。
我想用足够多的细节,
创造一种半抽象的图像,
让读者可以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对我自己来说这张图片就只是一场由这些树叶组成的颜色饱满的盛宴.

“我很喜欢我的第二张照片,
主要是因为这种颜色的对比:生机勃勃的、明黄色与下面的暗红色、橘色形成鲜明对比。
我也喜欢这张图片里的形状。
这种尖尖的红色树叶,
以这种方式排列,
给人感觉常具有几何图形的规则美感。
这张照片用的是我的105mm微距镜头,
因为我想抓住这些树叶的细我还要用一个大孔径镜头把iSO的灵敏度调到800,
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手持拍摄够快的快门速度.

专家建议
Rebecca这两张照片的結构都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她的第一张照片,
真的以一种具有创意的、艺术化的方式,
抓住了秋天的感觉
第二张照片的构图非带美,
层管这么浅的景深会让聪片的锐度很快消失。


要有变化
面对着这么丰富的色彩很值得从你的技术库里好好搜索一番,
比如在长曝光下移动你的相机(并且要与闪光灯结合,如上图),
运用曝光变焦转专移或者是其他的技术。


要背光
冲着太阳拍摄会使树叶的颜色透出亮光,
但你仍然要留意曝光的问题,
如果天空和树叶的颜色比较浅,
可能会使相机曝光不足。
要随时准备调整曝光补偿。

作品欣赏-一张照片拍下多种颜色的叶子

作品欣赏-一张照片拍下多种颜色的叶子

“叶子挑战”的第一拍,
Michelle去探索了一下脚下的世界。
她被一种被落叶环绕的多角形状的绿色植物所吸引。
“我看的越多,发现的也越多。”
她说,“有太多的形状和颜色都可以拍下来。
我不得不控制住这种强烈的天性!
一开始我看到的几乎就只是“一摞叶子”而已,
而且我差点踩在上面。”
“第二次拍摄,
我用了微距镜头以及f2.8的大光圏来保证红色的叶子作为焦点,
并用模糊的背影来构成整个图片的框架。”

专家建议:
Michelle所拍摄的画面给人感覚非常的宁静安详。
这里真的可以注意到很多細节,
而且没有一片树叶会过于突出而扰乱宁静的节。
Michelle,在颜色的选择上非常温暖且今人着迷。


带上微距镜头
尽管微距镜头在这种拍摄中并不是必须的。
像韦斯顿伯特植物园这样的地方,
只要足够靠近,
你就可以得到能够填满框的鲜艳的颜色。
不过微距确实可以让你抓住一些细小物体展示自己的某些瞬间。
比如, Michelle就抓到机会拍下了这些蘑菇,
她用的是佳能成像能力极佳的100mm微距镜头,
可以通过手持大孔径镜头并调高ISO来保证图片的锐利。

作品欣赏-扭曲的树

作品欣赏-扭曲的树

Rebecca充分利用了她的翻转式屏幕,
以低角度视角来记录这些树木。
在这棵树树冠下面的感觉真的很好。”
她说这些枝下下地延伸,
就像是一把大的伞。
我选择用广角镜头,
因为我想尽可能地把这棵树还有它的叶子全都照进来,
这样也可以增加一些戏剧感
这也是一个避开人群的好位置。
韦斯顿伯特植物园是一个带着相机来的好地方,
但它太受欢迎了,
在宽幅照片里,
很难避免不把人们拍进来。
如果我下一次还是这个时侯来,
我一定会带上我的三腳并且用非常长的曝光来模糊其他的游客。
这一次我只想比较轻便地来看一看
“另一个挑战就是处理低光度的问题。
在树丛之中,
光线真的很暗,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调高ISO,
之后再处理噪点。”
设备:索尼Apha77
Tamron10-24mm f/3.5-4.5
镜头11mm
曝光:1/80秒
f/8
iSO800

专家建议:
非常适合拍摄高大树木的仰拍角度,
图片真的让人如临其境。
我们很喜欢这种主干枝干的自然扭曲;
画面的剪载也令人满意。
Rebecca把那些景中穿蓝色外套的人载掉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你可以走多远?
从地面的角度来拍是一个让树木看起来更雄伟的好办法。
如果你的相机没有像Rebecca的索尼A77一样的翻转式镜头,
或者也不能通Wi-Fi来从智能手机中看实时取景的反馈,
那你就只能准备好弄得一身脏吧。
Rebecca来的时候背了常结实的包,
她可以把包固定在腰带上,
这样就可以少清洁一些衣服。
当然,膝盖那里除外。

作品欣赏-经典的一枝独秀

作品欣赏-经典的一枝独秀

设备:佳能EOS5DS
镜头:佳能24-70mm f4/L IS USM镜头
70mm
曝光:1/200秒
f4
ISO400
Michelle:我们的第一个挑战看似非常简单:拍一棵树。
我们有许多的选择,
但要把拍摄样本放在怡好的光线下,
还要找到合适的、没有行人路过的背景实在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为经常会有其他游客路过。
“我被树的形状吸引了,
那些延伸的树枝,
当然还有那些叶子的颜色。
Michelle说道,
“这个挑战需要在阳光照射的区域和枝干分叉的阴暗处找到曝光的平衡点,
并使画面富有层次。”
“通常情况下,
我是不会在图像的中间放置任何物体的,
因为这样做会让中间这个物体显得过于突兀,
无论它是否是主体,
都会令画面显得异常呆板。
但我想展现树冠富有生命力的延伸之美。
我觉得,
通过与边上的两棵树,
以及生长在它背后的树的对比,
可以更好得强调出中间的物,
并使环境之中的颜色搭配相得益彰。”
专家建议
Michelle成功地在这么喧闹的地方创造出一种宁静成。
通过使用70mm的焦距,
Michelle可以精简画面并且使画面呈现出分散的效界。
先不管挑战中的光线条件,
Michelle己经能将画而的基调、质成和形状优美地示出来了。
没有那种令人分心的、灰白的天空出现在画面中,
这一点得很不错。

过濾掉不必要的光线!

Michelle在她的许多照片中,
都使用了偏光滤镜。
它可以将光滑潮湿的植物上的炫光过滤掉,
使画面的颜色更加鲜艳。
使用偏光镜得到最好效果的关键,
就在于要慢慢地旋转,
直到你从取景器里看到了你最想要的效果。
顺着把它拧紧的方向来旋转,
以免不小心拧松。

作品欣赏-月亮般的目光与夕阳下的天堂鸟

作品欣赏-月亮般的目光与タ阳下的天堂鸟
姓名Bella Kotak
位置英国伦敦
器材佳能EOS5 D Mark III搭配50mmf/1.4USM镜头
曝光参数:4.5,1/160秒,ISO400

会说话的画面
对于人物肖像,
细节部分的刻画至关重要。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部分了解很多信息。
“人物头发和手上的花朵、脸颊上的金粉,
所有这些细微之处都在描述肖景故事以及人物的角色信息,
使画面充满故事性。”

最梦幻的时段
很多新颖的时尚大片都依靠复杂的照明配置,
但是Bellae的这张照片不同,
全部使用自然光完成。
“拍摄这种照片时,
太阳马上就要下山。
因此你可以看到绚丽的红光,
此外天空的另一边是钻蓝色的天空,
这是一天中光线最梦幻的时段。”
一暖一冷、一硬一软的光线很好地烘千了这张照片的气质。

超鲜明的色彩
Bela喜欢拍摄色彩鲜明的实验性影像。
这张作品大胆使用互补色有效地区分了背景和主体。
Bell说:“背景中被夕阳染红的天堂鸟(花名)奠定了主要色调。
温暖的橙红色与冷的深绿以及蓝色形成了强烈对比,
我很喜欢这样的视觉效果

作品欣赏-冰封之峦

作品欣赏-冰封之峦
姓名Daniel Fleischhacke
位置德国 Bayern
器材尼康D610搭配尼克尔16-35mmf/4镜头,
焦距19mm
曝光参数:f/10,13秒,ISO100

保持水平
全景接片的素材间要有足够多重叠
Danie拍摄这张全景总共使用了6张竖拍素材。
“也许素材的使用数量可以再少一些。”
他谈道,“不过冗余的素材意味着更强的容错率,
后期也更保险。”
此外, Danie在将这些照片导入 Photoshop前还对它们进行了视角校正(由于俯仰造成的透视变形),
这些工作都保证了这张全照片的高质量呈现。

突出倒影
显然,拍摄地点就在湖边。
Danieli通过让相机贴近地面的手法,
不但拍到了湖面中精彩的倒影,
更突出了山峦的高大。
Danieli说“构图时我没想太多,
只是将近景的若石中景的树木,
以及远山最漂亮的部分在画面中央摆成了一个看起来不枯燥的三角形。
结果来看,
这种方式很有效。

磨砂质感
尽管 Hintersee湖上只有非常轻微的波纹,
但在13秒曝光下已经足以形成这种梦幻般的磨砂效果,
这种质感对于营造静谧感非常有效。
“当时我使用了ND镜才将曝光时间延长到1秒。”
Danieli谈道,
“我记得拍摄时天气非常寒冷,
因此我在后期时降低了色温以还原这种气氛。

如何正确地进行超焦距对焦

如何正确地进行超焦距对焦
下面是你在进行超焦距对焦时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通过之前的介绍,
你应该已经对超焦距对焦有了一定的了解。
和大多数摄影技法一样,
超焦距对焦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画面本身,
所以我们们建议摄影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光线和构图上。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镜头上的距离标尺并不一定会十分好用,
比如:有些镜头的对焦范围并不精细(对焦环上从最近对焦距离到无限远的距离非常短)。
使用这样的镜头进行超焦距对焦时摄影者并不能达到很精确的效果。
此时你可以将镜头的对焦标尺设定到一个大概的对焦距离上,
然后使用实时取景和景深预览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微调,
放大画面,
检视对焦点是否足够清晰。
以下是一些超焦距对焦你应该知道的事情
超焦距只是一种拍摄的技巧,
最终的关注点还是应该落在画面本身。
超焦距对焦需要了解的

使用手动对焦模式
首先,将镜头上的对焦开关切换到MF(也可通过机身上设置)。
在超焦距对焦时你需要准确地控制焦点,
如果使用自动对焦的话相机会不断地改变焦点的位置。


使用超焦距的计算APP
现在的智能手机上有很多优秀的对焦距离计算App,
比如图中的 Hyperfocal,
只要选好相机型号,
输入焦距,
光圈等数值就能计算出超焦距距离。


使用合适的ISO
在使用较小的光圈值拍摄时,
快门速度也会相应下降。
为了避免手抖以及其他震动造成画面模糊,
请在必要的时候提高ISO,
以提高快门速度。


不要忘记检查景深
按下景深预览按钮能够检视当前光圈值下深的范围。
不过光圈越小取景器中的画面也会越暗。
因此我们建议使用实时取景功能这样能够更精确地查看画面细节。


不要在对焦后变焦
在使用变焦镜头时要格外注意,
变焦镜头在改变焦距后,
焦点位置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在开始对焦之前请确认构图和使用的焦距。
可以使用一些镜头上的对焦锁防止误操作。


不要因小失大
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
除了使用超焦距方法对焦,
在细节上也应注意避免震动对画面造成影响:
比如使用三脚架,
将相机设置为反光板颈升模式,
使用快门线等等。

超焦距

超焦距
恰当的对焦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画面的清晰度

如果你对如可控制照片景深有一定的了解,
也一定意识到了尽可能让图片从前景到背景都非常清晰的重要性。
有经验的风光摄影师通常会通过超焦距对焦的方法来调整景深的范围,
并尽可能地让图片清晰。
超焦距这个名词听起来有点科幻,
似乎还有点难以操作。
但实际上超焦距对焦属于很基本的对焦技术,
操作起来也不是很难。
在风光摄影中,
老一辈的摄影师总会根据经验将焦点放在场景的前三分之一处。
因为在传统的摄影理论中,
焦点前占整个景深范围的三分之一,
而焦点后方则有三分之二。
超焦距对焦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调整景深的范围和焦点的位置,
最大程度地拓展景深想要确定超焦距时准确的对焦距离需要定的计算。
根据相机画幅、镜头和光圈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别。
不过现在的智能手机平有很多优秀的景深计算器,
能够帮助摄影者解决这些繁杂的计算题在进行超焦距对焦时,
首先要将镜头切換到手动对焦模式,
然后按照计算器上给出的对焦距离进行对焦,
如果是带有对焦窗的镜头就更方便操作了。
现在镜头因为自动对焦技术的发展慢慢地筒化了对焦距离窗以及景深标尺,
虽然没有胶片时代那么准确,
大概估算焦点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你还以使用卷尺或者激光测距仪器测量距离。
这样虽然不是很方便,
但是结果更精确。
有经验的风光摄影师会在特定的场景中,
选择合适的光圈值,
进行超焦距对焦能够提升画面的清晰度以及细节表现力。
有一点需要注意,
因为在测光和自动对焦时相机使用的都是镜头的最大光圈(根据镜头),
所以通过取景器进行超焦距对焦是无法看到正确的景深效果的。
这时你就需要使用到相机的景深预览功能了。
一般镜头卡口边上的某个按键具有这项功能,
你也可以自定义设置为其他键位。
通过这个功能,
你能够预览以当前光圈拍摄的话能够得到怎样的景深效果。
事实上,
此时使用相机的实时取景功能进行拍摄会更加方便,
除了实时检视景深的效果,
你还可以放大画面的某一部分来检查当中的细节。
超焦距对焦并非完美,
不过使用这种方法在常规情况下提升画面的清晰度是非常高效的。

景深最大化
理解为何拍摄距离更远时画面看起来会更清晰
影响景深范围的因素有几个:
镜头焦距、光圈、相机传感器的大小,
以及对焦点所在的位置(拍摄位置)。
虽然镜头只能聚焦于一点,
但是画面中从清晰到模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当模糊的程度没有超过1个像素时仍可视为清晰。
画面的清晰度会从最断处(焦点)向前后两个方向慢慢变模糊,
所以当焦点在最近的景物上时,
焦点前方的清晰部分就会被浪费;
对焦到最远的景物则会浪费后方的景深。
因此,对焦到前景远景之间的某处就能充分地利用焦点前后的景深范围,
这就是超焦距的基本理念。

光圈的重要性
超焦距对焦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景深,
而景深的范围则主要由光圈的大小決定。
1.传感器尺寸
相比于使用全画幅规格影像传感器的机型,
使用APS-C以及更小幅面影像传感器的相机更便于获得大景深范围效果。
2.超焦距对焦
光圈不仅会影响景深范围的大小,
对超焦距对焦的距离也会造成影响。
在下面的示例中,
我们会保持对焦点的位置不动,
仅仅改变光圈的大小,
看看效果如何。
3.画质最优化
如果想要追求最高的画质,
你可以通过使用镜头的最佳光圈拍摄一系列焦点位置的图片,
然后在后期中将它们合成为1张照片同样也能获得更大的景深范围。
4.小光圈弊端
虽然较小的光圈能够保证足够宽广的景深范围,
但是因为小光圈时会产生行射现象,
画质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影响。

不同的光圈选择会对画面中景深范围产生很大的影响。
光圈越小,画面中清晰的范围就越大。
想要直接控制光圈的大小,
可以在拍摄的时候选择光圈优先(AMA)或者手动模式(M)。
后者稍微有些深奥,
你完全可以使用光圈优先模式,
此时光圏的大小可自由控制,
相机会自动匹配合适的快门速度。
刚开始拍摄的时候,
你可以试一试11或者f16这样的光圈值,
不过在拍摄时光圈并不是越小越好,
因为过小的光圈反而造成画质的下降。
另外光圈越小,
获得同一亮度所需的曝光时间也就越长,
所以在使用小光圈拍摄的时侯应注意防止相机抖动,
或者使用三脚架。

课程12-拍摄熟悉的小生灵

课程12-拍摄熟悉的小生灵

水古吉法
水古吉法在从日本大学经济系毕业之后,
便前往东京摄影学院继续学习摄影。
2014年,他被选作 Lens Culture的年度50佳摄影新人和FOAI杂志的天才新人。
水古吉法的作品曾在东京MA画廊、北京亦安画廊、安特卫普伊巴索画廊、苏黎世克里斯托弗·盖伊画廊、伦敦韦伯画廊等各机构中展出。
他在IMA摄影出版社旗下出版过《东京鹦鹉》《色彩》《摇蚊》《哈农》四本画册

在我的作品中,
我最喜欢从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那些对象里寻拢灵感。
通过日复一日的拍摄,
我开始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如此多样的生物包括野生动物、宠物和昆虫等等。
例如说,在我的作品集《东京鹦鹉》中我就选择了一种名叫红领绿鹦鹉的动物作为主题,
它们最初被作为宠物带到日本现在被放归野外。
我最初在自家附近的一棵大树上看到了它们,
随后开始给它们拍摄照片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不同的生物打着交道。
近距离地观察它们,
能让我们学到些新的知识,
而且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己的生活你可以选择“熟悉的小生灵”这个题材拍摄任何你喜欢的生物(深圳珠宝摄影),
只要它们是生物,
而且确实为你所熟悉就行。

水古吉法的创作技巧
1.留心身边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拍照之前先认真地观察和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分布。
2.做好准备
小动物的行踪很难预测,
所以要把握好机会,
随时做好拍摄的注备简单的就是随时携带器材。
3.自然规律
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作息规律,
所以按照它们的习性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拍摄,
这样成功率更高。